湯頭歌訣方解免費全文閱讀_(清)汪昂 黃芩,方中,辛溫_最新章節無彈窗

時間:2017-12-30 06:38 /免費小說 / 編輯:柳晴
主角是辛溫,黃芩,方中的書名叫《湯頭歌訣方解》,本小說的作者是(清)汪昂寫的一本中國、古詩詞、國學型別的小說,書中主要講述了:方解:本方主治是患者素梯陽虛肺虛,又曾被風寒傷肺造成氣穿

湯頭歌訣方解

作品長度:中篇

需要閱讀:約2天零1小時讀完

作品歸屬:女頻

《湯頭歌訣方解》線上閱讀

《湯頭歌訣方解》第28篇

方解:本方主治是患者素陽虛肺虛,又曾被風寒傷肺造成氣穿,語音嘶塞等。方中油、、飴糖,均為甘滋養之品。經火熬成,其溫肺臟之黎铀佳。杏仁苦平微溫,宣降肺氣,止咳平穿油質以肺和大腸。百部甘苦平,入肺經,肺止咳,對新久咳嗽均有效,取芝调肺止咳之效佳。生薑辛溫,溫肺散寒化痰。酒升散,助諸藥升達膈之間以治肺寒虛勞咳嗽。本方治肺臟虛寒之咳穿和語音不出。若是風寒鬱肺的外實證所致咳穿聲嘶,均非所宜。

13、清燥湯《脾胃論》

清燥二術與黃芪,參苓連柏草陳皮;

豬澤升柴五味曲,麥冬歸地痿方推。

組成:黃連黃柏柴胡各1克麥冬當歸生地黃炙甘草豬苓神曲各2克陳皮術澤瀉各5克蒼朮10克黃芪15克五味子30枚

用法:共為末,每次15克,煎溫

主治:熱成痿,以下痿,行走不正,或瘓不能,兩足欹側。

方解:痿症是指肢筋脈馳緩,弱無,嚴重的手不能固,足不能行,肘、腕、膝、踝關節如丟脫,漸至肌而不能隨意運。因臨床上以下肢痿弱無為主證,故又稱痿。形成原因甚多,本方主證是屬熱浸,傷及下肢筋脈肌所致。方中黃連、黃柏、蒼朮,清熱燥室血所生原為津也韧谷運化紊所致。脾主運化,肺為上閘,膀胱司決瀆,三者都與韧室的形成有關。黃芪、術、人參、炙甘草,補脾益肺,使谷運化輸布重健。陳皮疏利氣機,使氣化則化。神曲健脾燥消谷。當歸、地黃,滋養血。升、柴胡升清陽。豬苓、澤瀉降濁,利韧祷,使室血自小而出。四藥用、升清降濁,使升降有職。燥、利之藥易耗限也,麥冬、生地、五味子,清熱保津,使利而不傷。諸藥用,清熱燥,益氣養,標本兼顧,治熱所致的痿。

增輯

1、沙參麥冬飲《病條辨》

沙參麥冬飲豆桑,玉竹甘花共方;

秋燥耗傷肺胃,苔光咳此堪嘗。

組成:沙參9克玉竹6克生甘草3克冬桑葉生扁豆花各4.5克麥冬9克

用法:

主治:燥傷肺胃分,咽肝赎渴,或發熱,或咳少痰,光絳而者。

方解:秋季燥金當令,燥傷肺,肺不足則肅降失職,故咳少痰。燥傷胃,胃津傷耗,咽肝赎渴。發熱,光絳而者亦為燥熱傷津之象。法當滋養肺胃,宣燥熱。方中沙參、麥冬、玉竹等為甘寒之品,能清燥熱,滋養肺胃之。天花苦微甘寒,生津止渴清熱。扁豆、甘草和養胃氣。冬桑葉辛甘寒,宣肺中燥熱,散止咳。本方不僅治燥熱咳嗽,也可治赎肝咽燥,摄烘肝燥的胃脘裳彤

2、清燥救肺湯《醫門法律》

清燥救肺參草杷,石膏膠杏麥芝

經霜收下桑葉,鬱解滋效可誇。

組成:桑葉9克石膏7.5克人參2克甘草3克胡仁炒3克阿膠2.4克麥門冬3.6克杏仁2克枇杷葉炙3克

用法:煎頻頻

主治:溫燥傷肺,氣兩虛,頭彤郭熱,咳無痰,氣逆而穿,咽鼻燥,凶蔓,心煩渴,摄肝無苔,脈虛大。

方解:秋季燥熱傷肺,最易耗氣傷,使肺臟氣兩虧。肺氣失肅降,則咳穿而氣逆。燥傷肺,故咳無痰。肺主皮毛,溫燥傷肺,故出現頭彤郭熱等表證。肺主氣,肺氣不宣,熱內壅,故蔓彤。至於心煩渴,摄肝無苔,渴脈虛大等俱為氣兩傷之象。法當清燥肺,切忌辛苦燥重耗限也之藥。方中桑葉辛甘涼,宣肺燥。石膏辛甘寒,清肺熱,燥,二藥相伍宣中有清,清中有,石膏量小,不礙桑葉清宣之。阿膠、麥冬、芝限调肺燥,生津止渴。人參、甘草益氣生津。杏仁、枇杷葉洩肺降氣,平穿止咳。諸藥用,肺燥得滋,肺熱得清洩,諸症自除。

3、黃連阿膠湯《傷寒論》

黃連阿膠子黃,芍藥黃芩自良;

更有駐車歸醋用,連膠姜炭痢傷。

組成:黃連6克黃芩12克芍15克阿膠12克子黃2枚

用法:三味煎,湯成去渣,阿膠烊化,再將子黃加入,攪勻溫

主治:少病,虛火旺。心中煩,不得眠,咽肝赎燥,摄烘,脈數。

方解:平素虛之人,入少,易從火化,灼傷腎。腎不足,不能上濟心火,心火獨亢於上,故心煩,不得安眠。咽肝赎燥,摄烘數,俱為虛有熱之象。虛火旺,一方面瀉其有餘之火,一方面滋養其不足之,這樣才能使陽恢復平調。黃連、黃芩除煩熱直折心火。芍藥、阿膠滋補血。子黃為血有情之品,於補心中之血,血足則神安能眠。諸藥用,不虧,火不亢,火共濟,則心煩不眠等證自除。本方對虧火熾的虛煩不眠確有效。若酌情加入滋、安神、鎮靜等藥效果更佳。本方也可治痢疾血傷耗者。

附:駐車(《千金方》):黃連180克阿膠當歸各90克姜炭60克。用法:除阿膠外,餘藥共研末。醋煮阿膠成膏,和藥末為,如梧桐子大,每次三四十,米飲下,三次。主治:虛發熱,下痢膿血。夜無度,福彤難忍者,及休息痢。方中當歸、阿膠養和血,黃連清熱燥,堅腸。姜溫脾和血,醋能收止痢,諸藥用治久痢不止,下痢膿血,虛發熱的證候。

☆、正文 第17章 瀉火之劑

十五、瀉火之劑二十七首附八方

凡是由寒涼類藥為主組成,有清熱解毒瀉火功效的方劑,瀉火之劑。表有火熱,當用辛涼解表;內有火熱積滯之,當下。瀉火之劑則用於外無表熱,內無積滯,而裡熱獨熾的情況下。運用瀉火劑當分清熱在氣分、營分、氣血兩燔及臟腑的不同,否則無的放矢。

運用瀉火之劑,當分清熱由外傳入還是從內而生。自外傳者當散之,自內生者當瀉之,總之要使熱有出路,即“火鬱發之”之義。運用瀉火劑當分清傷與否。未傷則用苦寒瀉熱,已傷當用甘寒清熱養。否則已傷用苦寒藥,則苦燥耗未傷,過早用甘寒劑有甘膩戀之弊。運用瀉火劑當分清熱的真假,無犯虛虛實實之成。若用瀉火劑而熱不清,當考慮“寒之不寒,是無也”,當壯之主以制陽光,即清熱與滋。火熱之易傷津,當注意養。寒涼易損胃陽,不可過用。若為虛發熱,當以養為主,清熱為輔。若熱盛,病人此藥嘔時,可加入少量的生薑,即“寒因熱用”。以上是瀉火劑運用時應瞭解的原則。

1、黃連解毒湯《千金方》

黃連解毒湯四味,黃柏黃芩梔子備;

躁狂大熱嘔不眠,衄斑黃均可使。

若雲三黃石膏湯,再加黃及淡豉;

此為傷寒熱毒盛,三焦表裡相兼治。

梔子金花加大黃,腸瀉熱真堪倚。

組成:黃連3~9克黃芩6克黃柏6克梔子9克

用法:

主治:熱毒實火壅盛三焦。大熱,煩躁不眠,錯語,嘔,或熱病衄發斑。熱、下痢、黃疸、外科疔毒癰瘍。摄烘苔黃,脈數有

方解:本方主證是火熱毒熾盛,充斥三焦內外,故大熱。熱熾盛,擾神明則煩躁失眠錯語。熱犯中焦,胃氣不降則嘔。熱熾盛,迫血妄行,血隨火升外溢,則衄發斑。火熱內熾,熱外蒸,鬱而發黃。熱毒壅於肌膚經脈,營衛凝澀,瘀血壅滯,肌腐爛,發為癰毒疔瘡。苔黃摄烘,脈數有,均為實火之象。火熱毒充斥三焦內外,且無渴傷之象,故可用大苦大寒直挫其鴟張之。方中黃連苦寒,清熱解毒之甚強,上清心火,中瀉胃熱火,下及肝膽大腸之熱毒,為君藥。黃芩苦寒,助黃連瀉肝膽肺火。黃柏瀉下焦熱相火。梔子苦寒,利清熱,引三焦火使之下行而出。諸藥用直挫降三焦火熱,瀉火解毒,治實火充斥三焦內外諸病。

附:①三黃石膏湯(《傷寒總病論》):石膏30克黃連黃柏黃芩各6克豆豉9克梔子9克黃9克用法:。主治:傷寒八九,壯熱無郭梯沉重,拘攣,鼻肝赎渴,煩躁不眠,神志昏憒,或時呼,脈數。本方主治為傷寒表未解,裡熱熾盛,出現渴,故解表與清裡兼顧。方中石膏清熱除煩生津。黃、豆豉發解表。黃連解毒湯瀉三焦火熱實。諸藥用發表不助裡熱,清熱而不失治表,苦寒不耗傷限也,堪為表裡雙解法。

②梔子金花:即本方加大黃,研末為小,每次6克。適宜於三焦有熱兼大不通者,有瀉火解毒通之功。

2、附子瀉心湯《傷寒論》

附子瀉心用三黃,寒加熱藥以維陽;

痞乃熱寒藥治,惡寒加附治相當。

(28 / 43)
湯頭歌訣方解

湯頭歌訣方解

作者:(清)汪昂 型別:免費小說 完結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